第37章 第 37 章(1 / 1)
您现在阅读的是由精品提供的—《》第37章第37章
元令二年,六月十五,圣人颁圣旨,赐虎符,命礼部择吉期于祈年殿举办祭天仪典。
虽是十五日的旨意,但早在两天前即太真殿早朝当日便由中书省立案起草,很快门下省审议迅速通过。
六月十三日,东宫接下虎符。
自陇西调遣兵团数万以作治水救民,护送粮草之用。令户部调出陈仓,鄠邑、盩厔粮食万石,粟米七三为分。令吏部派遣治水能吏,数吏数百。令太医署召集医官,杂役及数百种药材。下令陇西军团押送筹集粮草,药材先行,其余随筹随行。
其间种种,不一而足。
自那日后,东宫忙得脚不沾地。
卓枝虽然在寝殿旁养病三日,但拢共只见过东宫一面。
她不愿待在储宫惹人闲话,一能走动,她立刻请辞出宫。因东宫忙碌,腾不出时间来,她不愿意打扰,只向刘内侍请辞并留书一封表示感谢。
终于,回到了建宁侯府。
瓶儿许是听路小远说了那日情形,见了她眼泪不断,抱住她嚎啕大哭。
她哭着打嗝,抽抽噎噎说:“前日有个奇怪女郎带着侍女,亮出您的玉佩要见您......她实在纠缠,大郎君无法只得请她暂住府中。”
奇怪女郎,她的玉佩。
王嫣然来了?
虽然她邀请女主来府中居住,但没想到她来得这么快。前几天见面还说最近瞧上了肃王,怎么这就变了......
“莫哭了,我去见她,她是王家女郎......”
王嫣然被卓泉安排住在了听素厢,那处距离清和堂不近不远。是已,卓枝先回园子换了衣衫,吩咐厨房准备点心,这才提着一匣八拼酥油鲍螺果子前去见她。
她说过最爱吃这种点心,卓枝也爱,府中有个果子师傅极善此道。
卓枝到听素厢前,正遇见王嫣然躺在小榻上翘着脚晒太阳。
见她来了,王嫣然欢呼一声。
王嫣然赶忙倒了茶,卓枝请她品尝果子,她不扭捏快活的吃起果子来。
卓枝看着她,心中思绪万千。
她对王嫣然的感觉很复杂,因为王嫣然唱的歌曲,不经意泄露的信息地名,都说明了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。可是按照书中描写,女主来自异世界,她生活在皇权和现代化整体共存的国家。
所以,王嫣然极有可能和她一样,都是看了小说,莫名其妙穿进来的。
但此时不是认亲的时候,她身负隐秘,许多事解释起来太过麻烦。
——“卓郎君,你,你相信有人一梦醒来就发现世界天翻地覆,不似人间吗?”
王嫣然磕磕绊绊的说。
卓枝惊诧至极,她避而不答:“圣人云,子不语怪力乱神,避而远之。”
王嫣然却继续说:“卓郎君,不管你信不信......听说淮南水患,朝廷召集大夫,我不是良籍,能不能请你帮我遮掩?我是临,”王嫣然磕绊一下,改口说:“我自小临医馆习医,已经学七八年,你信我!”
王嫣然竟然是医学生......
卓枝看着她,只见她眼中不见半点嬉笑色,满是认真郑重。
半晌,卓枝才说:“此去艰险异常......若你执意如此,无须遮掩,我可请阿娘为你代办良籍,太医署正紧急传召城中大夫,若你能通过考教,自然就能加入医官之中。”
东宫率军出行日定在六月十九祭天典当天正午。
今天是六月十六,若要赶上队伍,王嫣然的良籍现在就要着手去办。
她应下了,也不迟疑当即去正房见寿春县主。
也许真有女主光环,按照正常流程办理良籍手续繁琐,非常麻烦。
没想到王嫣然转良籍不过一天便办理好了,卓枝将引着官府印的户籍纸递给王嫣然,已经是六月十七了。事不宜迟,卓枝又驾快马将王嫣然送去太医署。
虽不知考教内容为何,但王嫣然通过了考教,今日便要住在太医署同其他医馆共同行动了。
王嫣然将绿萼和全部身家二十两银子一并托付卓枝,她应下了,留在手边等王嫣然日后回来将钱和小跟班一道还她就是了。
太学放榜三日,因是休沐日,人并不多。
卓枝引马到了太学,她站在青碑下,顺着大名单看下去,终于寻到了她的名字。
就在这时,一道清朗的声音传入耳畔:
——“六艺择三得甲,可为太学......”
竟然是东宫。
卓枝眨眨眼睛,语气中难掩惊喜:“殿下!”
东宫亲昵的摸了摸她的头发,说:“派黄维德去建宁侯府请你,不巧你却不在......”
找她?
难道有什么紧要事?
她忙问:“可是有什么公事?我自当全力以赴,不负使命。”
东宫严肃点头,说:“善,二郎不准食言。”
卓枝亦步亦趋随着东宫来到太学后苑,求见道袍夫子。
道袍夫子摸着胡须笑呵呵的说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卓二郎可愿意随太学学子一同赴关中书院游学?”
虽然夫子这样说了,可卓枝仍有些犹豫不决。
见东宫微微点头,她说:“学生愿意。”
离开太学,卓枝便要掉头回转建宁侯府,却被东宫拦下。
东宫皱眉,问:“不为孤送行?”
※
东宫送行,宴上人应该挺多吧。
卓枝仍打算回家换衣服,却被东宫拦下拽进马车,马蹄得得很快车跑起来了。
卓枝前几日留在储宫养病,就在病中得知宋三郎、应道奇和黄维德都要随东宫远赴淮南道治水救灾,詹事府众属官也有精通计算之人随行。
若是践行宴众人到齐,岂不是要好几十人。践行宴不可能设在储宫,难怪东宫要接她一道前去......东宫在马
车上仍不闲着,他低声同青衣卫说着什么。
事关陇西兵团,卓枝不愿细听,她干脆趴在窗边,向外张望。
熟料,卓枝越看越觉得眼前的景色熟悉,这里不是曲江畔大慈恩寺吗?
大慈恩寺位于曲江畔大雁塔旁,不远便是天坛祈年殿,与曲江畔的芙蓉园分立南北,距离不远不近。
怎么定在这里了?
这里可没什么食楼酒馆......
※
东宫简单问了几句,青衣卫恭谨回答。
说的虽然是陇西兵团,但并非朝中事,而是酒岭中剿灭的那一队刺客。将他们打入刑部大牢后,他们竟真的洗心革面,不仅交代了肃王阴谋,更是主动要求远赴河西服劳役。
东宫御笔朱批,准允他们发配朔方服兵役永录军籍。
刺客之事牵扯肃王,据青衣卫回禀肃王府进来蠢蠢欲动,若要肃王得知酒岭之事与花卿有关,恐怕难以善罢甘休。索性借着游学的由头将花卿送去关中书院,上京放言花卿随军而行,花卿可安;并以朔方节度使之职牵制肃王,上京可安。
大慈恩寺,客舍。
马车真的停在了大慈恩寺,卓枝哑然,难道在这里十几个人一道吃素斋不成?
素斋不多,仅仅几盘菜。
山笋清新,八珍鲜美,还有僧人早晨磨得新鲜豆浆,热气腾腾,惹人食指大动。
怎么不见其他客人?
她心中好奇,便问了东宫。
东宫气笑了说:“哪有其他人!”
卓枝恍然大悟,祭天大礼前东宫须得斋三日,难怪没有其他客人。东宫这是拉着她一道强行吃斋,她本不需要斋戒,完全可以胡吃海喝。
啧,殿下你这见不得人好可不行。
用过膳,东宫信步曲江畔,卓枝根本没吃饱,只得打起精神随着东宫一起。
正值盛夏,荷花开得极盛极繁,月光朦胧,荷叶间小小荧光时隐时现。
卓枝探身去看,竟然是一大片萤火虫。
不多时两人漫步到了曲江池畔别苑,别苑亦邻水。
卓枝坐在高台上,上是一轮溶溶月,下是悠悠曲江水。
她摸了摸下巴,感叹:“只缺一壶酒了!”
闻言,东宫变法术一般,从袖中拿出一壶冻凝春。
卓枝接过酒壶,轻嗅只觉清凉扑鼻,她说:“殿下斋戒怎么能喝酒?”
东宫席地而坐,指了指酒壶说:“放心,孤不好杯中物。”
他既然这样说了,卓枝也不客气,端起冻凝春,小口啜饮。东宫也十分放松,同她讲起了近日琐事,时间如水倏忽而已,卓枝不知什么时候喝尽了酒。
她晕晕乎乎站起来,指着南山,心中豪情:“遥祝殿下平安归来,一帆风顺,天佑苍生!”
话落,她脚下不稳“扑通”掉进曲江池里。
“花卿!”
东宫忙跳进池中,入水不过瞬间便揽住她的肩,将她向上托起缓缓游回岸边。好在她只是呛了口水,东宫打横抱起她,踢开竹楼大门,将她放在榻上。
此处无侍女,花卿一身湿衣,如何能安寝。
无法,东宫取来衣服,打算帮她换掉湿/衣。
衣服沾了水,更难解开。
东宫沉着脸,径自脱去他的外袍,心想等花卿酒醒,定要将此事详细告知,要他自此引以为戒,不可随意饮酒,更不能独自饮酒。
卓枝就是这时醒来的,她一把按住东宫的手,不许他擅动自己的衣服。
她嘟嘟囔囔:“衣服怎么是湿的,”说话间,已自行解开中衣,露出白似锦的里衬,锦衣单薄沾了水近乎透明。
显然,她人醒了,但酒没醒。
东宫拧眉正欲说教,抬眼却只见溶溶月下,花卿的肩透过湿/衣显出一抹奇异的白,纤弱透明,仿佛一瓣莲悄然飘落,落在了他的眼底。
不知怎的,他心中生出了怪异羞涩之感,他不明白同为男子何必扭捏......
东宫闭上眼,忽的转身走出里间。
※
元令二年,六月十九,圣人命东宫以天子礼代行祭天大典。
日出前七刻,钟鸣同奏,礼乐并起。
东宫着大裘衮服,冠十二旒冕,手持镇圭,赤足行神路。
作者有话要说:重新更新了一些剧情,大家清缓存刷新一下就可以看到了~
感谢小天使柒染的营养液~谢谢鼓励!
打滚卖萌求收藏呀~(疯狂眨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