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外挂不靠谱,还得靠科学(1 / 1)

刚和舒世宗互相剖明了心迹,如果是一般的女子,可能更愿意和心上人腻歪在一起;可大小姐却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,相反,她很懂事。

她不仅没有痴缠情郎,还主动去安慰了舒老爷,希望自己的父亲不要因为这件事自责。

除此之外,大小姐更加勤奋的练习起自己的飞刀和匕首来。

大小姐总共有十二把飞刀,三把是舒世宗送的,另外九把则是她让人仿照这三把打造的。天分加勤奋,使得大小姐的飞刀在十步内刀无虚发,神乎其神。

匕首是去年舒世宗送她的生日礼物,长度和飞刀相仿,六寸有余。

这些刀具放在舒世宗为她专门缝制的镖囊里,随取随用。

舒莎双手交替着将飞刀甩出,“哆哆”的响声中,她的注意力高度集中,世界仿佛只剩下了眼中的靶子。

此刻的她物我两忘,什么都不想。直到双臂开始发酸,她才停了下来。

擦擦额头的汗,舒莎坐到了桌边,端起一杯茶水。

婚期一天天临近,她却早已没了初闻消息时的惊惶。惊惧的感情对她来说没有任何帮助,她更不会把时间浪费到伤感或放纵上去。她要抓住一切能把握的力量,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。

虽然狗……世宗说过有办法救她,她也很信任他,但她绝不会乖乖做一个等待王子救援的公主。

她要做花木兰,为父亲、为家庭扛起重担,还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。

……

舒世宗同样没有闲着,他正使用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办法测量洹河的水文特征。他要保证他的营救行动万无一失。

想要从水中救人并且不被岸上的围观群众发现,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上游入水,潜泳到舒莎的落水点救人,然后顺着河到下游无人注意的地方登岸。

这段距离大约有十到十五里地,根据洹河流速,需要一个小时左右。

最大的难点在于,他没办法在河水中待超过5分钟的时间。

为此,他准备了以他现在的条件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潜水装置。

他让铁匠花三天时间打造了一个肚大口小直径两尺的大瓮,并买来一大堆猪肠子,用以试验自己的想法。

赶着马车从镇上取来铁瓮后,他驱车来到了洹河上游一处荒地,这里正是他准备好的下水点。四周渺无人烟,正好方便他使劲儿折腾。

铁瓮有一百多斤,不过十五岁的少年人不缺力气,他哼哧哼哧把铁瓮从马车上搬下来,压过丛丛荒草,滚到了洹河边。

这三天里,他已将这二十里洹河两边的地形以及水文特征了解透彻,还用两百多斤的石头做了一个简陋的锚;现在,是检验真理的时候了。

脱**上的衣衫,里面是一件鱼皮制成的水靠。他把清洗干净的猪肠套在瓮口上,用棉线缠紧;另一端则套在一截竹竿上,同样棉线缠紧,以便下水的时候咬在嘴里。

用麻绳拴住铁瓮的一个耳朵,另一端则栓在石锚上,他推着铁瓮下了河。

洹河这段的水流比较平缓,铁瓮漂浮在水面上,不一会儿麻绳就拉直了。他调整好猪肠,把竹竿咬在嘴里,一头扎进了河里面。河水大体还算清澈,他在河下面睁开眼,默数着。

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,他从河里露出了头。

第一步算是成功了,接下来要把石锚也扔到河里,和铁瓮连在一块儿,向着河的下游漂流一段距离;最好是能把这二十里河道先探一遍,以免出现什么意外。

接下来的几天里,舒世宗早出晚归,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潜水装置,直到他觉得万无一失。

……

河伯娶妻的前夕。

洹阳府早早派人送来了仪式所需的一应物品。所谓的嫁妆有十三抬,算不上多奢侈;但考虑到这是给所谓“河伯”的东西,意思意思是足够了。

同行的还有专门相人的婆子,负责检查大小姐是否贞洁。这检查只是走个流程,人宗的大人物们对此其实也并不是特别在乎。

舒老爷浑浑噩噩看着和自己一样样对清单的人宗修士,从头到尾没说什么话。

一想到明天以后,自己视若珍宝的女儿就再也见不到了,阵阵酸楚就不断冲上来。郑姨娘倒很是看得开,抱着自己的小儿子和前来看热闹的街坊邻居有说有笑。

人宗修士看得出男主人的出神状态,自觉能够理解;但有些事情他必须交代清楚,于是为难的四处张望,希望找个能当家的人。

一旁的舒世宗便趁机上前,自言是这家的养子,把舒老爷给替换了下来。

等到一切吩咐清楚了,便恭敬的把修者送出了府。

最后的信息终于收集完毕,他转身朝着大小姐的院子走去。

……

次日,河伯娶妻日。

河生村到处张灯结彩,村民们也早早的起床围在舒家门口,等着看新娘子。

直到过了正午,人宗祠祭司的修士才带着人赶到了河生村,河伯娶妻的大戏正式开始。

从舒家到村子到河边,一路上都有吹打班子,还有十里八村请来的踩高跷的、舞狮的,突出一个热闹。

洹河边早早垒起一个祭台,祠祭司的修士念完祷文,把三牲倒进河里后,重头戏开始了。

从舒家启程的八抬大轿,绕了河生村一圈,然后抬到了河边的祭台边。后面跟随的十三抬嫁妆则整整齐齐的码放到一块儿,随着祠祭司的修士一声“吉时已到”,便被浇上火油,燃烧起来。

一旁围观的村民啧啧称奇,也有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全烧了浪费的,更多的则带着猎奇的眼光看向祭台边那座大红花轿,猜测轿子是不是也要烧掉。

然而并没有。

舒莎身着凤冠霞帔,被人从轿中搀扶着出来,然后上了一架由红布捆扎好的竹排上。

“请洹妃娘娘来归!”

祠祭司的修士朝着新娘子恭敬一礼,几个壮汉手持两丈有余的粗壮竹竿,将竹排缓缓送向河中。

人群顿时喧哗起来,一路被人搀扶而来的舒老爷更是双脚一软,差点不省人事。

人群中的方方,得意的神色再也压抑不住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