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章 人气主持人(1 / 1)

新的礼拜开始了。

全新的一天,杨光特意打扮一下。

熨烫好的西装长裤,崭新的皮带,配上一件格子衬衫。

看着镜子里的自己,杨光最终摇头。

帅气是帅气,但衣服太新,太干净。

太刻意了!

他不是小青年,听到要采访,就要西装革履,隆重打扮。

他也不是上什么节目,只是一个单纯的采访而已。

平常穿什么,就穿什么,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。

更何况,他是老师!

总该自然一些,庄重一些。

不然在镜头里,打扮的像个骄傲的公鸡一样,像什么话?

挑了一套休闲服配上休闲鞋,杨光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这才满意。

这么一通瞎忙活,他躁动的心出奇的平静下来。

也没思考是不是柳奶奶带来的变化。

他忙着伺候两个小宝贝。

等两人吃完,也没时间整理,带着两人就出门。

分别送往学校之后,杨光这才抵达实验中学。

还没到校门口,他就远远的看到蔡诗妍从轿车里下来。

如果说墨龙轿车低调奢华,那眼前这辆狂龙轿车就显得张扬了。

整个车身极具设计感,线条也是柔和之中带着硬朗。

年轻人看了挪不开眼睛,老年人看了不屑一顾。

杨光一个加速,来到了校门口,亮出牌子推车而入。

蔡诗妍很积极的打了个招呼,并且走近。

“又换车了?”杨光问道。

“舅舅安排的人,”蔡诗妍无奈道,“每周一辆全新的车和一位全新的司机,男女都有,让我挑喜欢的。”

“豪横!”杨光笑道。

“我更愿意坐老师的电动车!”蔡诗妍若有所指。

“免了,”杨光飞快摇头,“满员,还超载了!”

这丫头攻气十足,还不怕他,简直是个怪胎。

即便是杨光也忍不住心虚,真害怕这丫头说什么惊人之语。

他加快速度去停车,可蔡诗妍竟然就跟在身边。

“还没恭喜老师进入桃李杯五十强呢!”蔡诗妍轻声笑道。

“你都知道了?”杨光笑道。

“我还没瞎,”蔡诗妍努嘴道,“都挂着横幅了!”

可不是,校门口硕大的红色长幅都悬挂好了。

上面就杨光和曹凯峰的名字。

“我竟然没注意!”杨光回头看了一眼。

“听说还要去电视台录节目,”蔡诗妍抿嘴道,“我想去!”

“别闹!”杨光面色一沉。

“凶什么凶?”蔡诗妍轻哼一声,鼻孔微微收缩,“你不让我去,我偏要去,在观众席上看到我,千万别惊讶。”

“……”杨光不想说话,并且加快了脚步。

这丫头家里不缺钱,弄张门票根本就不困难。

杨光本来美好的心情,瞬间就被她弄的七零八落,有点糟糕了。

蔡诗妍没有跟上去,只是看着杨光的背影,眼中多了一抹笑意。

她下巴微扬,整个人沐浴在朝阳的光辉之中。

偶然有同学看到这一幕,整个人都走不动,眼神都痴了!

其实桃李杯对学校的学生来说,还是太过遥远。

看到横幅之后,顶多是议论一下。

曹凯峰大名在外,初中升上来的高中生不会忘记三年前的事情。

到是杨光,很多人都感到陌生。

简而言之,这横幅一挂,杨光算是在学校里出名了。

“恭喜啊,杨老师!”

“恭喜恭喜!”

“杨老师早上好!”

“杨老师……”

从停车棚到办公室,这小小的距离,杨光碰上了不少热情的人。

都是同僚,但以前见面不吭声,甚至是无视。

今天却热情的像是迎接亲爹。

这让杨光真的有些受不了。

回到办公室的时候,迎接他的是教室里热情的笑容。

内心失笑,杨光也挂上笑容,一个个问好,而后回到位置上。

结果没坐下多久,他就被叫去开会了。

看了一下时间,早读课刚刚开始。

以往这个时间,还有人没到,但现在……

看着大楼内的人影,杨光拾阶而上,来到了会议室。

会议室里,

有两位主任,曹凯峰和两位高中老教师,老袁头赫然在列。

等杨光坐下之后,两位副校长姗姗来迟。

会议的内容,毫无疑问就是桃李杯采访和录节目。

作为县级中学,这是一个难得露头露脸的好机会。

曹凯峰为什么在学校里名声斐然?

就是因为这家伙时不时的在市里的报纸上出现。

每次出现都会带上学校的名字。

名声就是这么起来的,他也逐渐成为了学校的财富。

杨光,对实验中学来说,是意外之喜。

更何况,还是在省内,甚至是全国出名的机会。

学校看重、重视,这当然没问题。

但这会议实在是枯燥,听的杨光昏昏欲睡。

本来高兴的心情,一下就消磨殆尽。

原本是件小事,起码在他看来就是件小事。

可偏偏,学校这么一重视,两位副校长和两位主任轮番轰炸。

什么学校的初心,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,学校的风貌等等。

这些全都提一遍,然后还要捎带上学校的历史功绩,取得的成就,甚至是扩大到对童话镇的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。

说道兴头上,他们还没玩没了。

杨光不是曹凯峰这位热衷于名声,喜欢听这些的老师。

听的是头昏脑涨,眼冒金星,别提多难受了。

但他不听还不行,毕竟是入选的老师之一。

时不时的还得应和几句,感觉比上课累多了。

好在会议没有进行多久,因为省电视台的人已经到了。

这显然让大家有些猝不及防。

本来还有人提议要去迎一迎的,结果人家的车已经停在了校外。

错估了形势的大家,只能停止会议,让曹凯峰领着人去迎接。

至于校长和主任,当然是端着架子在办公室里待着。

省电视台的记者一行只有三人。

一位司机,一位摄像,一位记者。

他们的车子被拦在了校门外,保卫科打了电话进行通知。

曹凯峰老师待着两人亲自把一行人迎进了校门。

此时是上课时间,整个学校里很安静,偶尔能听到读书少。

“没想到,这次竟然是刘大主持亲自过来!”曹老师笑道。

“什么大主持,听着像是寺庙里的和尚。”刘蔚抿嘴轻笑。

她和曹老师是老朋友了。

三年前,曹老师也接受过省电视台的采访,当时的记者正是她。

五年前,刘蔚还是市电视台的主持人,邀请过曹老师上节目。

曹凯峰听到刘蔚的话哈哈大笑。

他没想到,省电视台最有名气的女主持人亲自来采访。

看来桃李杯,省电视台很重视,大概率是刘蔚主持了。

想到这里,他还有些兴奋。

他边走边说,开始介绍实验中学。

刘蔚显然有备而来,没有着急去见人,而是请曹老师带着,在学校里转悠一圈,摄像师也把镜头打开,这学校拍摄进去。

去了食堂和宿舍,因为提前搞了卫生,所以看起来很干净整洁。

食堂里还有早餐在卖,刘蔚直接要了一份炒粉和大家一起吃。

吃完之后,就在食堂里,和曹凯峰一对一的采访。

换做旁人,曹凯峰肯定是不肯的。

到时候播出,背景是食堂,他曹凯峰成什么人了?

他理想的背景,当然是教室。

可面对刘蔚这位人气女记者,他没得选择。

边吃边聊,问了二十多个问题。

除了书法上的问题之外,多是学校内的事情。

偶尔会涉及到杨光,曹凯峰老师没在意,该夸奖的就要夸奖。

采访结束之后,一行人离开了食堂。

“咱们去见见校长?”曹凯峰说道。

“还是先等等,咱们完成了任务再说。”刘蔚笑道,“杨光老师在哪里?我这次过来,最好奇的就是他了。”

“这个时间,他在上课呢!”曹凯峰笑道。

“能去看看嘛?”刘蔚问道,“不采访,就去看他讲课。”

“这个……”曹凯峰挑眉道,“不影响上课才行。”

“可以!”刘蔚点头。

她这次主要是奔着杨光而来,桃李杯是全省中学教师的书法比赛,一位年刚三十的老师入选全省五十强,这本身就是节目亮点。

不仅是她,很多人都好奇,杨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,到底是如何写出那么一笔字的,于是才有了这次上门采访。

曹凯峰领着一行人去了高中的教学大楼。

今天上午,杨光有两节历史课。

他的本意是上完课在去接受采访,正好和曹凯峰错开时间,此时的他完全没想采访的问题,正在认真的讲课。

黑板上,整齐的粉笔字格外吸引人。

刘蔚站在教室外,看着教室里的情况,示意摄像机把画面拍进去,摄像师移动身体,从教室后门拍摄了整个教室内的情况。

而后重点是教室前后的黑板。

好在提前做好了工作,教室里的孩子们没有大惊小怪,勉强把注意力放在了黑板和书本上,也可以看做是杨光的授课能力的展现。

并没有耽误太多的时间,只是过了十分钟左右,刘蔚等人就离开了,全程没有打扰讲课,安静的过来,又默默的离开。

杨光上完课之后,接受了刘蔚的采访。

选择的地点,既不是教室,也不是操场,而是空无一人的楼道。

“为什么选择这里接受采访?”

简短的寒暄之后,刘蔚发问道。

“这里是我经常呆的地方,足够安静,也足够代表我的过去。”

杨光笑着回应道。

“说到过去,”刘蔚说道,“根据我们的了解,杨老师毕业魔都名校,怎么就想到回来做老师?”

“我这个人恋家,名校读书不意味着就要留在那个城市,能回来给家乡出力,能给我带来一些满足感,最重要能和家人在一起。”

杨光实话实说,这是当年杨光最真实的想法。

刘蔚又问了几个问题,要么是私人的,要么是教学一类的,主题核心永远都不变,那就是杨光这个人。

这是个怎么样的人,在杨光自己看来又是个什么样的人。

关于私人问题,如果涉及个人隐私,杨光是不会多说的。

比如,刘蔚问到了孩子,杨光连名字都没透露随意敷衍。

比如,婚姻问题,家庭问题等,他都是如此。

刘蔚直观感受到杨光的态度,她也没有强求,转而开始问起了其他的事情,比如杨光就是瑶光的事实。

“你们从哪里知道的?”杨光满脸笑容的问道。

“本省的职业图鉴有你的名字,包括你在大学时候就用的笔名,”刘蔚轻声笑道,“我曾拜读过瑶光写的文章,完全没想到你就是他,这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。”

“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?”杨光好奇的问道。

“我记忆里的瑶光,不该是老师,而是一名心中充满爱的文艺青年,他最好是一名作家,用优美的文字来诉说世间的美好。”刘蔚说道,“就像你写的那篇仲夏之夜,让人幸福满溢。”

“你真的感觉幸福吗?”杨光挑眉问道。

“至少我读那篇文章的时候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。”刘蔚点头。

“那你是幸运的,很多人都感受不到。”杨光轻声道,“结婚之后,我才明白真正的幸福是写不出来的。”

采访的节奏被打破,杨光反客为主,掌握话语权。

接下来的采访不像采访,更像是朋友之间的聊天。

刘蔚并不在意,她觉得这样非常舒服。

她的主题很明确,核心是杨光,内容可以是杨光的私人生活,是杨光的另外身份,是老师,是瑶光等等。

书法只是一个内容类别,刘蔚不是单纯为了书法而来。

采访结束之后,摄像师关闭镜头。

两人靠在楼道的栏杆上,杨光问道,“这和桃李杯没关系吧?”

刘蔚笑道,“怎么没关系?这是在丰满你的人物形象。”

杨光点头,“原来是这样,既然如此,那我能不能给自己打个广告,我第一本实体书就要出版了。”

“哦?”刘蔚目光微微一亮,“以瑶光的笔名?”

“没错!”杨光点头,“不过写的不是从前的类别,而是历史小说一类,是始皇帝时期的故事。”

“历史小说?我记得你是历史老师?”刘蔚问道。

“没错!”杨光点头承认。

“那我们在补拍一下。”刘蔚当机立断。

镜头重新打开,两人再次入画,谈论起了这部历史小说。

以及杨光在写作方面的风格转换问题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