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8章 人善拉中提(1 / 1)

高音高不过小提,低音低不过大提bass,所以在乐团不出声。

而且谱子都是偏伴奏,很少有solo和旋律部分。

音域奇怪,存在感低,不被人所知。

音色奇怪,经常被莫名其妙的问音有没有调准。

生来被用做伴奏,主旋律几乎没有,独奏曲目少得可怜。

人善拉中提。

存在感为零,乐团中很少碰到主旋律的机会。

专门为中提琴写的曲子很少,大多是其他乐器的曲子改编的。

最开始是因为中提琴都是小提琴改学的,因为学的人少,竞争压力小。

说这么多就是想表达一个观点,你瞅你写这个“无线文”,像不像人家拉中提?

没有主线、副线、明线、暗线,以凑字数为主,此类风格统称无线风。

这年头,看无线文的人是真的多。

我朋友问我平时有没有什么兴趣爱好,我就说我喜欢玩游戏和写小说。

他一听就很惊讶,就好像写小说是普通人干不了的事情。

然后又和我聊关于,他看过的小说,几乎都是无线文。

又问我,我写的书在哪儿能看到,这我哪儿敢回啊。

我写的小说这么烂,还是不要说出来了的好。

不过也正是因此,我才忽然明白,为什么以前就有人让我转写无线文。

写不了网文,就去写无线文。

你看,像不像中提?

一般来说,不都是拉不了小提的才会去拉中提?

不懂装懂.jpg

于是带着对无线文的好奇,我也曾在网上搜过“什么是无线文”。

然后,我默默的关掉网页,陷入了沉思。

“甘霖娘。”

不说无线文到底如何,再说无线文的读者都是些什么样的人。

看无线文的人,为什么会去看无线文?

这些人有不少特点,比如说,没有耐心,碎片化阅读,寻求刺激,等等。

君不见,黄金三章在无线文都算是慢热的。

手动滑稽.jpg

毕竟,有“需求”才有“市场”。

正因为这样的人越来越多,才导致了无线文的节奏越来越快,刺激越发地频繁。

这就好像你玩过山车,开始那一段非常平稳,而后才是高低起伏,不断地给你刺激。

可人家无线文呢,上来就是一个垂直下降,完全不管你受不受得了。

当然,也有可能是原地快速上升,然后再来一个高速下降。

也正因此,无线文很难写出自身的“主线”、“暗线”。

毕竟,碎片化阅读的情况下,读者很可能看完就忘。

等到下次看见你埋得坑终于填上了,他都可能不知道,这里曾经有一个坑。

这不像“传统网文”,总是想着埋一条很长很长的线索。

又比如说,一些比较复杂的线索,或者阴谋。

看的人,可能要想几层,才能明白其中的逻辑的。

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,这就开始出现“传统网文”了吗?

以前说传统小说,谁也不会想到还会出现“传统网文”。

可随着时间不断流逝,越来越多的人看起了无线文。

在这时,便有了所谓的“传统网文”之说。

同时一起出现的,自然是“鄙视链”。

说回暗线,这在无线文中是很受伤的。

就像我刚才说的,等你伏笔挖出来的时候,大多数情况下,读者可能都忘了这条线了。

此时,他们反而还会觉得奇怪:

“你想咋子嘛?”

我也可以这么说,大多数无线文的读者是没有什么耐心去揣摩去思考。

换言之,如果他觉得看不明白这段情节的意思,那他可能就直接不看了。

毕竟那么多小说,没必要盯着一本小说不放,你说是吧?

同时,无线文平台上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。

因此,作品暴露在读者面前的机会,是非常有限的。

如果这一本无线文不能做到开头就抓住读者,那基本就可以想象了,今后将很难存活。

这一点,也可以算是无线文作品的一种基本原则。

换言之,不要你写什么黄金三章,必须在第一章就抓住对方眼球。

然后,让对方有兴趣继续往下看。

这还不够,之后还要不断地“刺激”对方。

那么,要怎么做呢?

就要做到,不断地创造“开头、高潮、结尾”这样的小循环。

同时需要明白,此处所谓的“结尾”其实是下一个小循环的“开头”。

所谓“一环套一环”,大概便是这个意思。

也正因此,再谈什么主线、副线、明线、暗线的,就真的没意思了。

还不如一脚油门下去,这里的山路九曲十八弯。

别说什么发卡弯,照样要开过去。

传统网文也许存在笔直的路,但在无线文里,就只有弯路。

稍微不注意,就会有其他的无线文,一个弯道超车冲到前面。

所以无线文的更迭速度之快,是超出很多传统网文读者的预料的。

当然,基本都是换汤不换药,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。

不过,紧跟时事这一点,也是目前传统网文正在做的。

比如把最近出现的东西写进书里,就像“拳不是这么打的”、“我在地图上找不到”以及“208万”等。

当然,还包括“马师傅”、“开了,但又完全没开”以及“秘制小汉堡”等。

说实话,有的书看着看着忽然出现了这样的东西,非常的影响

有的呢,明明写的是很严肃的东西,却老是在写这些东西。

我知道,这都是为了迎合读者,为了“蹭热度”。

这年头,为了写小说,为了赚钱,真的是“什么”都敢做。

好在,现在不会再出现以前的那种乱象。

写点梗而已,这不是什么大事儿。

我也玩梗,我也在小说里用上一些“陈年老梗”。

说回朋友的那次建议,我对他的回复是:

“不了,我只是想写点自己的东西。”

对了,无线文上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要求,我也顺便说一下。

就像你们现在看我的书一样,其实我以前不是这样的,直到我这么做习惯了之后。

如果各位读者是在用手机看小说的话,就会发现,手机上一个屏幕显示的字数非常少。

这就要求了,无线文的段落和句子尽量要短小。

如果有一段话字数特别多,在电脑屏幕上都能占一大块,那可能在手机上划两屏都还是这一段。

你知不知道,这对读者的阅读体验来说,完全是属于毁灭性的打击。

就像以前的我,别说划上两屏了,写得起劲你们划上四五屏都是正常的。

直到朋友提出后,我便开始在“。”后转行。

你看,就像现在这样,并在长时间这么做之后都有点习惯了。

这就导致,我一个“。”就是一段。

另外呢,无线文一般都会减少景色、人物心理之类的描写。

如果读者划了两屏都是在写景,或者划了三屏都是某人在怎么想,这个阅读的观感是很不妙的。

当然,我不写景、不写人物心理之类的描写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:

“我不会.”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