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(1 / 1)

等等?

刚刚是被系统嘲讽了?

生意人?她本来就是啊!

好了好了,继续干活吧。

当速干工具兑换成功后,沈菱歌开始为瓷胚上釉,先内后外。

为了让第二次施釉更好的完成,第一次兑出的釉料必须含水量略高。

一轮上釉结束后,她带着瓷胚来到窑前,也仅有一个看火的师傅在侧。

看火师傅打着瞌睡,炉火轰轰,将这瓷窑烘得恍如春日。

沈菱歌拿着瓷胚,神情严肃,走到看火师傅身旁,冷冷说道:“瓷窑是你睡觉的地方吗?”

听到这突兀的声音,看火师傅陡然清醒,手中的扇子啪嗒落地。

新老板对经营铺子大刀阔斧的改革之法,他偶有耳闻。今日懈怠被抓个正着,心下慌乱。

这一见是沈菱歌,赶忙站起身来,声音带着颤抖,“老……老板,这火炉……小的看了一夜,天才亮,小的这才……”

“考虑到这是人员安排不利的问题,那便只罚你半月工钱便罢了。若再有下次,你直接走吧!”

说完,她绕着炉子,观察着炉火。

“好了,这里我先看着,你先下去休息吧!”

看火师傅得了命令再不敢多说。

罚了半月工钱虽已是轻饶了,但他还是觉得心里委屈,场子里的工人轮班看火都是这样的,怎么偏他这么倒霉。

越想越是难受,便去找了王伯。

工人们看顾炉火懈怠,应也是瓷窑温度不对的原因之一。

她细细观察着窑炉,伸出手指大致比划了下窑炉厚度,似乎是比手札中的记载少了些许。

接着又望向炉火,里面火焰跳动,似迸发着旺盛的生命力。

“系统!”

“你看看这个窑炉壁是不是薄了?若是,你帮我加厚一下。”

“20点?”幸好现在这里只有她一人,不然,她自言自语惊呼出声,定会遭人质疑,“你疯了吗?设施改建难道不是系统免费项目?”

“好,还是系统你厉害。换!”沈菱歌不禁叹气,“昨日刚刚获得的55个技能点,又只剩35了。”

“对了,我想再兑换一个控温计,这样无论谁来都可以监控好炉内温度了。”

“啊?”这还是她第一次在商城中兑换不到东西,眼波流转,又琢磨出了一个新的办法,“那你能不能让我们瓷窑里的师傅都能有控温的能力?”

第10章

青瓷!

系统不愧是系统,任她舌灿莲花也说不过它。

也罢,谁叫她是老板呢?

这种核心技术之一的培训工作,她不做,又有谁能来?

想通这一关节,她便开始借助系统,学习控温观火的技巧。

观火的重点之处在于观察火焰的颜色,暗红色、深红色、橘红色等等,由低到高。

先秦时《考工记·栗氏》里说“凡铸金之状,金与锡,黑浊之气竭,黄白次之;黄白之气竭,青白次之;青白之气竭,青气次之,然后可铸也。”

虽名铸铁之技,但可说明火焰之色可为温度的依据。

这一通知识灌输下来,沈菱歌感觉经验传授的时间甚为长久,一切仍不如温度计来得直接,但系统不肯给她。

既是如此,待她空出手来,定要靠着她现代的学习知识,发明个温度计出来。

系统已助她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完毕,那么接下来变成充满挑战的烧瓷环节。

为了提高工作效率,她还将调好的釉水放在了一旁,准备借着系统的速干及降温功能以最短的时间烧制出一个青瓷花瓶,这样才能振奋军心。

同时,招揽到更多有识之士。

在这半个时辰内,沈菱歌坐在炉边,在脑海中不断演示先前的操作步骤,应是一步未错。

“老板!”

最后一遍烧制的时间即将来临时,王伯突然闯了过来,“老板,听小侯子说您要扣他工钱?”

在最后关头沈菱歌不想功亏一篑,对王伯的话,置若罔闻,只是盯着窑内,确保温度适宜。

“老板,试了很多次了,火温我们真的把握不了,就算是小侯子他睁着眼不打瞌睡,那温度该达不到还是达不到啊!”

时候差不多了……

“老板!”

“不要吵!”沈菱歌终于忍无可忍,厉声制止。

接着,她拿起火钳,将窑中那烧得通红通红的瓷器夹了出来,配上树叶浇水,让瓷器慢慢吸水,降温变干,防止它出现裂缝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