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章(1 / 1)

今年的冬天,比往年来得早,而且,一夜之间温度骤降。

“掌柜的,你别动。”

“这里得再改一改。”

“我再做一双鞋吧,里面给加一层,能够暖和许多。”

周沛霖给她做了件外套,芳草虚着眼瞧了半天。

除了厨娘,芳草做绣娘或裁缝的可能性,似乎也没有几分。

“术业有专攻,小草妹儿,你专注算账就挺好,我们这儿所有人,打算盘,绝对没有人能比得过你!”

一点不夸张。

芳草那手打起算盘来,速度快得,让她都瞠目结舌。

她教了芳草阿拉伯数字,再加强了关于“加减乘除”的运算,芳草的表现那是相当亮眼。

来提个问,请问《九九乘法表》源于【】?

a.古代中国

b.古希腊

c.古埃及

d.古印度

答错的同学,请你们倒出珍珠奶茶里面的珍珠——去跪珍珠吧!

春秋战国时期,在《荀子》《管子》《淮南子》《战国策》等书中,已经有九九表的记载。

寒冬真的来了。

陈志诚那边拳馆,又多了两个孩子,数一数,正好凑了个整数。

路过瞧了两眼,也没说什么,她继续往外走。

早早往市署去。

市署类似于商会,主要是传达府衙政策的地方,譬如,灾情特殊时期,顾凯芝希望商贾们踊跃——捐款。

府衙收了各种税收,每年也要上交国库,不能因为灾情,什么都交不出去,也不能倒贴,关键是他贴不起啊。

跟淮安文学气氛较好一样,淮安的商业发展较好,跟顾凯芝有一定的关系,大力办书院,大力推商业,他给与最大的支持,现在是商贾们回报的时刻。

包括小洞天和桃夭,铺子都收到市署发来的帖子。

一大早就去了,人还没几个,等了一会儿,来了三十多个,待到约定时间,原本宽敞的屋子满是人,大概百来个商家。

她不过坐在角落里。

一眼看见最前面有几个空位。

上方应该是市署负责人的位置,稍下方是谁呢?

旁边一掌柜给了她答案:“你说那个?金满楼的位置。”

一边说着,该掌柜瘪嘴摇头,低声来了句:“悬。”

直到动员大会结束,金满楼都没人来。

市署这边是一位名叫“杨柏”的人,进行得较温和,没有让大家当场表态,要捐赠多少或怎么样,只是让大家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,一起共渡难关。

后天这个时候,再请大家来具体表示。

她全程没发言,听完就走了。

“掌柜的,咱们捐款吗?”

“捐。”

芳草拿出账本看了阵:“捐……多少啊?”

她没回芳草的话,倒是看向对面院子:“拳馆里是不是又多了两个孩子?”

“那可不是?这都十二个孩子了,看陈师傅还能养多少个。”

“一天涨两个?”

“保不准明天就是五个,过两天,就能跑咱院子里来睡觉了。”芳草赶紧把账本合上:“我去点货,可别一会儿少了,那些孩子没事儿就到处折腾。”

她拍拍手,起身去了对面院子。

“陈师傅?”

“稍等。”陈志诚正在给孩子煮饭。

一天两顿。

早上一顿,下午晚些时候一顿,米汤加一个杂粮窝窝饼。

陈志诚和他两个徒弟,阿坤阿明,还有一院子孩子,大家吃的都是一样的。

能不能吃饱,这种问题,还是直接跳过。

她跟着去了厨房,就站在门口:“陈师傅,我理解你这样做,可现实状况难以支撑你的善心呐。”

厨房里还有阿坤在。

阿坤说道:“柳掌柜,你那铺子每日就赚不少钱,能不能捐点给这些孩子?”

“阿坤,阿明,你俩把桶弄出去。”

“师傅。”阿坤打断陈志诚,继续说道:“最小的那个才三岁,谁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挨饿受冻?”

阿坤说着,拿眼瞥向一旁。

第102章 小小推销员

“不要说了。”陈志诚脸一沉,看向一旁的阿明:“还不把东西拿出去?”

阿坤和阿明两人把装了米汤的桶抬出去,陈志诚抱着个大框子,里面刚拿出来的杂粮窝窝还冒着腾腾热气。

孩子们一人一个窝窝,围坐在米汤桶旁。

她当然注意到这十来个孩子,一身脏兮兮的模样,身上不过一件薄衣服,破破烂烂,绝大多数人(底层百姓),其实一年四季就一件衣裳。

陈志诚三人,身上也是夏天那一套。

“柳掌柜,找我是有什么事吗?”

陈志诚示意她去一边,两人站在角落里。

她看了眼孩子。

陈志诚说道:“我跟他们说过了,一定不再去对面院子,他们都还是很听话的。”

“你打算一直养着他们?”

陈志诚一时没说话,只是扭头看了眼那边,然后长长叹息了一声。

“你去小洞天吃过东西没有?”

“啊?”陈志诚接着摇头。

“好歹是个食铺,饭菜还是比你们这个好些。”

“那……那是自然,柳掌柜是想……这,这怎么能行,开门就是做生意,这道理我是明白的,刚才阿坤的话,你不要……”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