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9章(1 / 1)

只能看见铺子改成了二层楼的样子。

一位男子绕过外侧人群,缓缓朝那路口走去。

“是陆夫子,来,你上里面些。”

象山书院的陆夫子。

脚步缓慢。

却是从退让的学子间,走到了最前排。

书写诗句的人,正好落下最后一笔。

他的目光迅速扫过墙面。

瞬间。

怔住。

在此空隙,现场已经有人大声读出。

“君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”“君不见,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”

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”

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”

“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”

“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。”

“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复醒。”

“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”

“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”

“主人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”

“五花马、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!”

那人念完,现场静如落针可闻。

期间,闻得笔杆子落地的声响。

不止一支笔。

紧接着。

有人从铺子里出来,在一侧挂了个小木牌。

“今日小店开业,欢迎诸位客官光临。”

女子说完,朝众人行礼。

随即,那人转身走进了铺子。

一时间。

竟没人进。

铺子门不在学府路上,也不在背后那条街上,而是在原本的两侧墙间,一整面的白墙,仅仅在一侧角落,开了一扇小门罢了。

那门的位置正好是以前小洞天的巷道。

光是这门。

就足以让人觉得奇怪。

且不说为何门只有那么小一点。

“门上哪儿去了?”

说是“门”。

实际上只是一个门框子。

门框一侧挂着个小牌子,走进了些,才能看见上面的字。

“将进酒”。

再望一眼墙面的诗句。

陆夫子迈步走进了这扇门。

回淮安之前。

陆渊已听闻“小洞天”之名,一家食肆而已,竟从中流传出几十段上好佳句,并且,还有一篇惊世之作《滕王阁》。

绝世佳句,究从何处来?

小洞天掌柜,并未承认诗句来自她本人,与此,没有其他人宣称诗句出己方。

猜测纷纭。

他同样不解,只念着回淮安的第一件事,就是要去学府路上的这家铺子。

亲眼见一见。

只可惜。

回到淮安,却得知铺子已经关门。

何时开?

无人知晓。

直到铺子被围了起来。

做什么?

搞装修。

装修?

虽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意思,但他也在等,等着“小洞天”重开的一日。

而至今日。

当他看见墙面的七言乐府诗,心中徒升一种别样之感,难以描述,却带着几分惊心动魄。

不自觉走进了铺子。

作为第一个进铺子的客人。

他先看见了别人暂时看不见的东西。

脑子里浮现四字——别有洞天。

进门后,不过两三臂的距离,面前是一堵墙,只是一堵白墙而已。

右边也是墙。

因此,只能往左手边去。

抬眼望去。

一瞬间而已,他再次怔然。

头顶上方正悬挂着一只只灯笼。

共七只。

可是意指佛道“三魂七魄”的说法?

七魄,就像头上的七盏明灯。

第225章 别有洞天(2)

目光顺着左侧墙面望去。

一整面白墙,其间挂着几十个木牌,两个木牌紧紧挨着,搁在一处,稍远一些又是两个木牌,再远一些,则又有两个木牌。

木牌?

他立即想起了那些出自于“木牌”的佳句来。

走了两步。

视线集中在最近两块木牌上。

两块木牌,紧挨着,一块高些,一块低些,却原是“一对”木牌。

一块牌子上刻有四句,两块合起正是一首七言。

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”

只是看到这里。

心下一紧。

手已经捏紧,屏住呼吸,继续往下看。

“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。”

“半卷红旗临易水,霜重鼓寒声不起。”

“报君黄金台上意,提携玉龙为君死。”

末端。

一行小字。

“《雁门太守行》,李贺。”

“可是作者之名?”

身后已有吵杂声。

回头看了眼,几名学子正在门边探头探脑。

他赶紧看了眼旁边的木牌。

“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。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《锦瑟》,李商隐。”

快步朝前去。

眼角余光再次捕获一句:“少年心事当拏云,睡念幽寒坐呜呃。”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