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0章(1 / 1)

一大家子人,自然是吓坏了。

一夜梦里。

家中奴仆看见老爷独自站在院中。

仰着头。

双眼直勾勾盯着天空。

奴仆轻唤多声,老爷无所反应。

家中妻儿赶来,跪在旁边哭了一夜。

老爷愣是动也不动站了一晚。

天翻了鱼肚白。

老爷醒了。

落下一句话:“吾兮归于石窟,尔等速速启程。”

一行人送老爷去了敦煌城外。

寻找了整整十日。

终于找到老爷要找的地方。

可附近只是凹凸不平的石壁,哪里来的石窟?

老爷对着石壁盘坐,期间,依旧只是饮水度日,又隔了二十来日。

一日夜里。

忽闻一声巨响。

犹如霹雳。

石壁之中裂生一条缝,细缝慢慢扩大,竟扩出一个石窟来。

老爷就这样爬了上去。

独自一人。

徒手攀爬。

当然,家人肯定是阻挠加反对,老爷则说:“人生一世,草生一春,来如风雨,去似尘微。”

老爷去了。

一家子人也不可能就这样走了。

看着老爷爬上去,进了石窟,等到第二日,家仆偷偷爬上去。

“看见了什么?”

小路子瞪大了眼,仿佛是他亲眼所见一样:“什么都没有!”

“人了?”

“人没了,留下一身衣裳。”

后有家仆说,当日即将黎明时分,他看见一只白鹤从石窟中飞出,飞向了西侧天空。

“那……这确实是飞升了。”

“从此以后,就有人去石窟了。”

当裂开的石窟被占据,就有人开始开凿石窟,有人在里面辟谷,有人在里面作画,有人在里面供奉……以寻得庇佑。

“那郭老……他,他也想飞升了?”

这话是小声问的小路子。

小路子摇头。

她也跟着摇摇头:“我觉得应该不是。”

郭家,四大天王之一。

郭老,说得直白些,那就是西北一带的土皇帝,他干嘛要早日飞升啊?

难道,这世间景色看够了?

嘿——想到一种可能性,或许,人家在这里求长生不老药呢?!

极有可能!

他俩回了队伍,继续往石窟一带去,只是会稍微绕一点点,不往那边去。

临近岔路口的时候,有几间棚子,正炊烟袅袅。

好巧不巧,那给郭老祈福的队伍,就在棚子间歇息。

这儿说远不近的,本想补充些食物,俩侍卫上前沟通,然鹅,店家直接表示拒绝——没空位了。

见诗人要跟人起冲突。

小路子赶紧过去。

他把人带回来,跟她和李砚低声解释:“那边明明有空位,却跟我们说没位置,看样子也不像是正经做生意的人,这里面估计有诈。”

她扫了一眼,把视线移回来:“棚子不是新搭的。”

“可……人,瞧着有些鬼祟。”

“确实,时不时往西边看。”

她这么一说,小路子也扭头往西边望去。

话刚说到这里。

不远处又来了一支队伍。

拢共十来人。

走得零零散散,前面七八个,后面五六个,中间是两人抬着个轿子,普普通通的轿子,非横式,而是竖式,用一块布帘子遮住里面的人。

轿子上并无装饰,或某种标记。

也就说只是普通人。

她走到她那侍卫老大哥一侧:“那个,还有那个,跟你是同行不?”

“同行?”

“同道中人。”

“十有八九。”

走到李砚身旁,说了句:“走了?”

李砚把目光收回来:“我们跟上去。”

“为何?”

“那些人不是郭家人。”

李砚指的是百来号给郭老祈福的队伍,而后面来的轿子队伍,他觉得那些人有蹊跷。

既然李砚如此说,她也不反对。

嘿嘿——不正好可以去看石窟?

轿子队伍不曾停留,经过草棚子和百号人歇息的路口,径直往石窟方向去。

那十来人一走,那上百号人也跟着去了。

他们也去了。

走了半来个小时,隔了老远,看见一条小河,沿着小河走了快半个小时,就是一片挂着残叶的树林。

树林的对面——就是石窟。

长长一排岩石。

上面是一个个黑黢黢的石窟窿。

望着那些石窟,她问道:“你说的故事,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儿?”

“百年来前。”

“那么多石窟,不止百年来吧?”

李砚跟她说道:“早些时候,此处一片荒凉,鲜少有人来,我查过史斋,并无关于这里的记载。”

关于敦煌的莫高窟,历史最早的记录是自公元366年,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,一个名叫乐僔的和尚,在敦煌东南部凿下第一个洞窟开始,莫高窟便拉开了长达千年的石窟建造史。

鸣沙山东麓位于敦煌南部,这里是由海底上升形成的砾石层,后经河流下切冲刷形成的峡谷断崖,无数的石窟就是在这断崖上捯饬出来的。

正版唐朝肯定是有记录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