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节(1 / 1)

“那高力士是皇帝的亲随吧,他竟敢如此使唤?!”

“何止,他在宫中纵酒,御前失仪,这是大罪!”

“这等狂士,怕是要被那君王一怒,砍下头去。”

“啊?这李供奉气度不凡,若因此获罪,岂非是朝堂损失?”

“娱乐君王,会有什么真才实学,朝堂不缺这样一个俳优人物。”

“他还没作诗呢,喝醉了应该写不出来吧!”

“未必呢,他的口气那么大,想必是个旷世才子。”

“也有可能是旷世酒鬼。”

……

众人俱是议论纷纷,期待的目光不约而同望着水镜里的画面。

高力士脸色微沉,为难地看向一旁的君王。那君王竟是不恼,冲高力士摆摆手道:“且去。”

高力士藏下眼中情绪,躬身领命,走到榻前,将那醉酒的诗人的靴子脱下。

脱罢,李白闭着眼一边笑一边将酒壶塞到高力士的手里,仍旧是醉醺醺地样子,继续开口:“白请,贵妃研磨。”

嘶~

众人脸色一变:贵妃诶!让她研磨,这也太狂了吧?!

李世民眉心紧蹙:“这李供奉,好大口气。”

太宗有容人雅量,对狂士本身倒没什么意见,但是因着怀疑那皇帝是他大唐的亡国之君,所以心里便添了三分沉重,此时看着水镜,便没什么好心情了。

未央宫里,刘彻把眉毛一挑:“司马相如当日在朕面前可不敢如此。”

被提到的司马相如心里一阵紧张,他敢这样,就不用见到明天的太阳了。

水镜中的君王与妃子四目相对,竟是都有笑意,妃子开口道:“听说当日李供奉进宫面圣,陛下御手为他亲调羹汤,如今又让高公公脱靴,妾身研磨,李供奉的荣宠可谓是一朝无两呢!”

君王大笑起来:“那便给他这个荣宠,看他会给爱妃写出何等好诗!”

君王金口,金尊玉贵的妃子轻挽广袖,于案上研磨,那醉酒的李供奉在高力士的搀扶下起身,晃晃悠悠地来到桌前,提笔挥毫。

众人的目光纷纷集中在他的身上,等待着这让力士脱靴、贵妃研磨,又曾让君王御手调羹的诗人会写出何等惊世大作。

蓦地,画面戛然而止,水镜里传来熟悉的脆亮女声:

水镜下的众人一致觉得扫兴:“怎么没了,把他写的诗放出来啊!”

“莫非这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就是那诗作?”

“不可能吧,梦游、留别,和妃子牡丹不相干啊!”

盛唐诸人亦是觉得茫然,李白认真回想了一遍自己的诗稿,确认没有这首诗。那便是后来的自己写的?他觉得有些微妙,又隐隐有几分期待。

那楚棠,说魏武沉雄,诗为招降;说渊明真淳,超越苦难。不知自己的诗作,会被作出何种解读?

水镜上啪啪啪出现几张作业截图,楚棠的语气有着显而易见的激动。

交了作业的老祖宗们在心里点头:不要怀疑,就是真的。

很显然,楚棠把这篇作业的主人当成了唐太宗的真爱粉。

被cue到的李世民表情有点古怪,不是因为那句小可爱,而是……

“为什么要叫朕二凤???”

【第二个交作业的是始皇大大,始皇大大写的是一首诗诶!我去查了下,原来秦始皇真的写过诗,叫《祠洛水歌》。“洛阳之水,其色苍苍。祠祭大泽,倏忽南临。洛滨醊祷,色连三光。”

诗风还蛮质朴的,沿用的是传统四言,不过也有人说这首是伪作,小可爱提交的作业也是四言诗,太考究了!】

嬴政一阵无言,他虽不乐作诗,但也不是不会,那陶渊明既是诗人,曹操又以诗求贤,他便作一首诗拟答,这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吗?

【第三个交作业的是陶渊明本人,诗风也和陶渊明极度相似,你们史圈都这么恐怖吗?

还有王维苏轼辛弃疾和朱家皇子团等等我就不一一点评了,反正都写得非常好,考虑以后给大家的作业做一个集锦放出来~

另外,这次怎么没看到汉武帝的作业啊?我本来还挺期待的,结果没翻到,心好痛。】

未央宫一片沉默,众臣子下意识抬头盯着主位的汉武帝,又在君王的死亡凝视下默默收回目光,各自抿紧唇角。

不能笑,不能笑,笑了明天就不用出现在未央宫了。

刘彻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,朕不就是记仇没交作业吗,用得着在水镜里特意点出来?这下好了,全天下,不,是每个时空都知道了。你心痛,朕才心痛好吗?!

汉武陛下满心怨念,但楚棠是真心实意觉得遗憾,汉武帝作为史圈人气最高的几位皇帝之一,第一次的作业又完成得十分出色,楚棠自然而然就记下了他的账号,这次其他几个“皇帝”的作业都交了,就缺了个汉武帝,她能不惋惜两句吗?

终于等到自己戏份的李白:李……傲天?!

第23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2

奉天殿。

朱元璋哈哈大笑:“曹老板、二凤陛下、李傲天,后世的人怎的喜欢乱取名字。”

他笑得十分幸灾乐祸,马皇后看着自家皇帝丈夫乐不可支的样子,忍俊不禁地摇摇头。陛下想来是忘记了,他自己在后辈那儿的名字,是朱八八。

唐朝。

李世民微惊:虽不知这李傲天是何意,但后世说他是大唐最耀眼诗人,如此殊荣,岂非是大唐文治昌盛的表征?昏君手下,应该出不来这样的人吧!李世民的心暂时放下一点点,等着看水镜里的传世名作。

李隆基饶有兴趣地对杨贵妃说道:“朕让他写一首,他倒是写了三首,还首首都是千古名作,不枉贺监殷殷举荐。”

杨贵妃软语莺啼:“水镜说李白是大唐最耀眼的诗人,陛下慧眼,将这样的人才收入朝堂,后人想必对陛下是个个感激。”

李隆基被这一番话说得龙心大悦,他为什么喜欢杨贵妃,不仅是因为她长得美,通音律善舞蹈,更是因为她如花解语,谁不喜欢这样的没人相伴呢?

“朕收朝堂而开盛世,务要效仿太宗皇帝,揽天下英才,李白当世才子,朕岂可错过?必是要委以重任。”

秦朝。

嬴政目露思索:唐朝的诗人,后世这样重视诗作吗?他记得,周有诗三百,也曾采秦风歌谣,楚有楚歌骚体,那后世魏晋唐朝个个有诗彰于百代,他的大秦是不是也该培养一批诗人文士?莫要让后人觉得大秦没有文章了。

始皇陛下还惦记着那句盛唐,文武昌盛,方为盛世。

且不说这些人的心中思量,盛唐以前的诸人却是个个仰头,期待地看着空中的水镜,想知道那醉酒的诗人,到底写出了何种千古名作。连李白本人都忍不住期待,未来的自己,到底写了什么呢?

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”

随着水镜里将原文放出来,曹植轻声默念着诗句,越念眼中光彩越盛:“不说似、如,却说花想容,见花便想美人面,则美人容貌可知,真是妙绝!”

他也写过美人,攘袖见素手,皓腕约金环。头上金爵钗,腰佩翠琅玕。他拟乐府的罗敷词,铺陈华美,可如今看来,那煌煌半篇,原来用七个字就可以说尽。

曹操读完也觉不错,不过他刚刚还打定主意要跟这唐朝的诗人比一比,眼下自然不肯露怯,便道:“七言之句巷里歌谣罢了,我记得子桓也写过这样的诗。”

“父亲可是说二哥的《燕歌行》?”

曹操点头,他雅爱辞章,尤擅诗之古体,也写时下流行的五言句,四子曹植亦以五言为多,倒是二子曹丕不避俚俗,写过些七言歌谣,《燕歌行》就是曹丕的七言句。

“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,群燕辞归雁南翔。”曹植记忆力极好,当下便将兄长所作词句念了出来,接着道:

“这两首诗虽同为七言句,但那李诗仅四句,韵脚安排与二哥的也不尽相同,想是唐朝的诗文,已经迭代更新了。”

曹操目露赞赏,他的四子文才最是敏捷,一下子便发现不同:“不错,这词句倒也清丽,子建,你届时仿作一首,不,三首,看那李白比起我儿如何。”

曹植:……

爹你不会是觉得自己写的比不过所以才让我写吧!

“一枝红艳露凝香,云雨巫山枉断肠。”

刘彻玩味着诗句,仿佛能看到那花露凝香的妃子情态,不觉心生神往,想这李白不愧的水镜盛赞,写美人独具一格。

“借问汉宫谁得似,可怜飞燕倚新妆。这汉宫说的是大汉吧!后面的飞燕是汉宫的美人,朕怎么没见过?”

咳……底下的大臣不自觉咳嗽一声,已然知道自家陛下脑子里在想些什么。

“想必是后代哪位陛下的妃子,故而如今不得见。”为避免冷场,有人谨慎地开口,说出自己的揣测。

刘彻道:“这飞燕能名传后世,想必也是个美人。可怜飞燕倚新妆,岂不是说我大汉的美人比不上他唐朝的贵妃?”

众臣:……

这比不比得上难道是很重要的事情吗?!

唐朝。

孟浩然目露赞赏频频点头:“先写贵妃美貌,再述君王盛宠,最后将牡丹、妃子、君王合于一首,独具匠心,李太白果真高才!”

上官仪对这三首诗真是越看越喜欢,他行走宫廷,也要写些应制诗作,却没见过有谁能将应制诗写得如此自然,不见斧凿痕迹。虽是抑神女、飞燕而扬贵妃,却毫无谄媚之态,仿佛当真是欣赏一个绝世佳人一般,潇洒从容,这李供奉不愧是一等一的诗人。

太极宫。

李世民倒没像其他人一样对李白的诗大加赞赏,他内心刚压下的忧虑又泛起来了:若李白果为当世大才,皇帝的做法便是轻视了他;若是俳优之类人物,一个贵妃,一个吹吹捧捧的文人,那皇帝又岂是圣主明君的样子?

长安院落。

李白并不知晓自己的诗在各个时空引起的波澜,只敛着神情暗自思忖。

他是商人之子,无法科考,故而只有举荐这一条路,他为此拜谒过许多人,也曾在长安潦倒,路上颠沛,如今幸得贺监举荐、天子垂青,能有入仕之机,大道就在眼前。可如水镜展示,陛下似乎只让他作诗,那他的报国之志……

众人虽听不懂大唐顶流、粉丝之类的,但并不妨碍他们理解这是在夸李白。他们又惊又疑,《清平调》三首美则美矣,但也没法和前面的《归园田居》、《短歌行》比啊!更别说还有那楚国的屈子,这李白凭什么能得到后人这么高的评价?

但这惊疑的人不包括杜甫,听到自己的偶像在后世这么有名,杜甫他早已经喜不自胜。

没错,李白就是大唐诗坛第一人!

可这样的才士自己竟然还无缘得见,真是太令人遗憾了。杜甫小小地心酸了一下,在心里盘算着自己与偶像的距离,开始思考是不是尽早结束齐赵之游,赴长安拜访一番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