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章(1 / 1)

其中一个难题,医学知识无法普及。

书贵不贵?

是个人都买得起?

另外一个问题,药材在哪里?普通人买得起不?

曾听洪家村一妇人说起,她哪个地方的亲戚,为治疗个发烧感冒,最后倾家荡产。

人财两空。

因此,有那么个现象。

官方命人在墙上,路边,石头面,能留字的地方,把药方等刻在上面,方便百姓能够“治个病”。

不由得又想起了她想发展的产业之一。

纸。

活字印刷术。

线装书。

回过神来,正“叹”一声,恰好见原空师傅收了针。

几人出了屋子。

董杏林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。

原空师傅问道:“贫道先前施针,若有不当之处,恳请董医师指教。”

“不敢不敢,哪里有什么指教之说,原空大师针法精湛,令我等汗颜,鄙人……”董杏林憋红了脸,快言快语道:“鄙人想请原空大师不舍赐教!”

“针法?”

“我……实在不行,请允许我留在病坊,看能不能帮点什么。”

“你我相识便是缘分,董医师愿留下,自是天葵寺之幸。”

“你同意了?哈哈,太好了!”董杏林一拍手,续道:“我正好有一疑问。”

原空师傅还要去看看其他病患,示意他边走边问。

而跟在两人身后的她,仿佛透明了一样。

透明就透明吧。

她就是想跟一会儿——欣赏美景的同时,瞧一瞧有没有现成的商机。

没想到机会来得挺快。

进入另一间病房。

vip室。

里面就一个患者,情况跟刚才类似,不过不是腿部,而是胳膊上,肌肤腐烂程度不如前者,但情况应该会越来越糟。

病患面色潮红。

而且似陷入昏睡状态。

比丘尼揭开遮在男子身上的薄被,腐烂的胳膊立马显露在眼前,没有露骨,却面积更大。

最初受伤的部位,就是一条一巴掌长的口子。

“所用何物?”

“香灰。”

董杏林在这时说道:“草木灰初时可止血,后期再用此物,并不妥当!”

回答“香灰”的比丘尼面色不好,反问一句:“你认为该用何药?”

“当然是上好的金疮药!”

她没忍住“噗嗤”一声。

比丘尼不语,董杏林气呼呼道:“你有何高见?”

她赶紧摆手。

原空师傅跪坐下仔细查看伤口,董杏林在一旁问道:“大师,肌里为何会如此恶化?”

原空师傅是主讲,董杏林负责提问,在一旁晕头转向听了半天,在什么毒邪深陷,寒凝气滞之中。

大脑飞速运转一阵。

终于找到了切入点。

“我倒是有些……拙见?”

屋子里三人望向她。

清了清嗓子,指向病患溃烂的胳膊:“这种情况是否跟痈疽相似?”

痈疽是古代最强杀手之一。

翻译一下,似就是皮肤化脓性炎症。

好在她听说过这个词——痈疽。

不过究竟该怎么说?

眉毛一横,她如此说道:“最开始是受了刀伤,由于伤口太大,愈合能力低,自身抵抗力快速下降,那块皮肤肌肉出现炎症,细菌感染,久治不愈,自然就是溃烂,按照这个趋势下去,他自身痊愈的可能性极低。”

第120章 这不是瞎忽悠!

有点尴尬。

切入点是想好了,可是哈,具体该怎么解释,一时间摸不着头脑。

炎症?

细菌?

大家知道的吧?

无法具体解释清楚,但是都大致知道两个词汇代表着什么,可是——古代没有“炎症”一说,更没有细菌病毒的存在!

说完那几句她就后悔了,还是该稳重点,在肚子里打两遍底稿。

“是不是很天方夜谭?”

见三人“摸不着头脑”的模样,她自己倒是摸了摸后脑勺。

她怎么绕过去?

董杏林开口问道:“何为抵抗力?还有炎症,细……什么染?”

她拖过角落里一个蒲团,直接坐下,想了想说道:“偶感风寒,病症不重,有的时候,来一碗姜汤,驱驱寒气,是不是就没事了?”

“有时却不然。”董杏林摇着脑袋。

“对啊,我先打个比方,你我二人同在一处地方,穿一样厚的衣,吹一样久的风,就是什么都是一模一样的,咱俩同样是轻症风寒。”

“但是?”

“嗯,对,有个但是,咱俩都吃了姜汤,我好了,你病重了。”

“为何如此?!”董杏林气不过。

“这就是抵抗力的差别,也可以理解为,我身体素质,我的身体底子比你好,同样一种病症,有的人能熬过去,有的人却不行。”

“为何是你比我好?”

“我……”算了,不解释她每早起来跑步,每晚又跟陈师傅学拳的事:“你比我好,行了吧?”

“这……你……我……”

另一道声音响起。

原空师傅不急不慢问道:“请问施主,出现炎症,细菌感染,此乃何意?”

“有一种眼疾,看远处,看不清,只有看近处,才能看得清,师傅可知?”

书页/目录